2015年5月,学校以面向国际前沿开展科学研究,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提升农科发展,促进对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林学、畜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利用等学科实现转型升级与快速发展为出发点,结合70%科研任务与生命科学相关联的学科特点,决定筹建校级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2016年先后组建了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室、生物质谱实验室、流式细胞分析及分选以及分子互作实验室,拥有三合一超高分辨液质、高压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分辨离子淌度液质联用仪等仪器设备140余台件,价值3770余万元,成为我校“双一流”建设中科学研究重要技术支撑体系之一,对提高我校科研水平、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命平台大型仪器设备
充实平台技术力量,提高支撑保证能力
2019年5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全面领导生命平台建设工作,根据平台人员流动性强、流失严重等问题,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为平台招聘两名博士,两名硕士充实生命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并派陈蕾博士作为固定人员加强平台技术力量,生命平台现有博士学历实验技术人员3人,硕士学历实验技术人员8人,并返聘生命学院离退人员兰晓继老师为平台技术顾问,保障生命平台全面开放的工作需求。
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提升支撑保障水平
为了满足学校日益提升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需求,生命平台加强实验技术培训,以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技能,外派6人次到仪器公司培训,邀请徕卡、赛默飞世尔等知名仪器公司技术工程师举办应用技术讲座3场,全校性大型应用技术培训2场,参加培训总人数510余人。现在生命平台内部技术交流已形成常态化,促进了生命平台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电镜应用技术讲座吸引全校约150名研究生参加
加强平台管理,改善平台服务环境
随着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对大型仪器使用需求逐年增大,根据这一需求,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统筹安排,实行仪器管理技术人员A、B岗制度,安装大型仪器设备软硬件客户端及门禁系统,实现生命平台24小时全时段开放预约。同时在保证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加强对用户的培训工作,制定生命平台非工作时间预约使用办法,加强预约管理,提升效率。做到进门登记,打卡进门,谁使用谁打卡,保证培训后使用者会单独操作和使用仪器。真正做到全天开放,满足全校师生的科研需求。
仪器应用技术讲座吸引全校约80名研究生参加
满足师生需求,优先保障教学需要
从2018年起,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配合生命学院完成全校研究生电子显微镜实验课程,2019年承担了全校60名学生的电子显微镜实验课,使学生不仅在书本上了解电镜等仪器设备的理论知识,还能在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现场了解仪器构造和成像原理,并在生命平台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熟悉仪器的简单操作,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对教学工作的有效支撑作用。
热情贴心服务,赢得师生肯定
通过多措并举,以不忘为学校科研事业支撑服务为初心,生命平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延长预约时间、加大对全校师生的技术培训、积极配合本科和研究学工作,最大范围满足科研需求,不断提高开放共享服务水平。
生命平台在服务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产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课题组借助生命平台发表的高水平文章有80余篇,其中段金友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Pathogen-targeting glycovesicles as a therapyfor salmonellosis ”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9年生命平台加大仪器使用培训力度,不少参加培训的学生表示“刚进入校门就能接触到学校高端的大型仪器感到十分欣喜,我们会好好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学习,争取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助力。”
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自2016年11月正式开放运行以来,受众服务对象逐年扩大,从2017年全年的6个学院,使用师生人数398人次,到2018年的12个学院,师生3657人次,截止2019年10月平台服务对象涉及18个学院,师生5280余人次,仪器使用效率稳步提升。
研究生在上“显微技术”课
新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在砥砺奋进征途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迎接新的机遇,努力将生命平台打造成我校一流的实验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