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培训感悟】(9)陈珂: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1  浏览次数:

2025 年6月16日至20日,我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及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题研修班的一员,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参加集中学习。这次学习让我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在其中的应用,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聚焦前沿:感受信息化智能化魅力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信息化智能化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强大力量。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人工巡查和纸质记录,而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上海交大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类安全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实时监测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一旦数据异常,系统立即发出警报,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预警能力。同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也让我眼前一亮,该平台整合了学校的各类仪器资源,实现了设备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在线预约,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环顾当下:挖掘现有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功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已走在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的路上,模块化建设更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首先,我们着手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安全制度、应急预案等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实验室的安全状况,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和整改。其次,引入了智能化的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了对实验室人员进出的精准管理和实时监控,未经授权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并且系统会记录人员的进出时间和活动轨迹,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外,我们还利用移动终端开发了安全检查 APP,检查人员可以通过 APP 实时记录检查情况,上传隐患照片和整改要求,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未来思考:探索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之路

展望未来,我认为要进一步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实验室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全流程管理。一是在实验项目审批环节,建立电子审批系统,实现实验项目的在线申请、审核和批准,杜绝各单位因流程不规范不完善造成的实验项目未审即开情况。二是系统可以根据实验室在审批系统中提交的各类风险源,自动对实验项目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对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进行预警和限制,并给出合理的安全防护建议。三是在实验人员培训方面,完善在线培训平台,提供丰富的安全培训课程和考试题库,实验人员可以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和考试,只有考试合格才能获得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四是在应急处置方面,建立智能化应急指挥系统,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和信息,安全事故发生时,系统可以快速定位事故地点,调阅应急预案,指挥救援人员进行救援,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科学性。

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共享平台的功能,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评估,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同时,建立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模块,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记录进行信息化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次上海交通大学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不断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