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培训感悟】(33)史晓琴: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大型设备共享专题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28  浏览次数:

我有幸作为实验室工作者,于2025年6月16日至6月2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大型设备共享专题研修培训”。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和分组研讨等环节,让我深刻感受到实验室管理与技术创新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学习深化认知,筑牢安全管理意识

培训首日,赵文华教授以“深学笃行,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工作不仅是技术性任务,更是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作为实验室工作者,我们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日常管理中,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

在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方面,彭华松老师和蓝闽波教授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彭老师详细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信息化系统构建到危化品全流程追溯,为我校实验室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宝贵参考。蓝教授结合自身多年担任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组长的经验,系统梳理了高校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如危化品存储不规范、用电安全漏洞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方案。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安全管理必须做到“预防为主、细节为王”,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未来,我将推动实验室建立更严格的安全自查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全体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

二、共享机制与技术赋能,助力资源高效利用

李霞老师关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技术队伍建设”的讲解,为我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难题。她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建立共享平台、优化预约系统、实施绩效考核等措施,显著提升了设备利用率的经验。特别是技术队伍“专兼职结合”的管理模式,对我校优化实验技术人员配置具有重要启发。此外,罗音老师分享的华东师范大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案例,进一步让我认识到标准化操作培训和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下一步,我计划牵头梳理实验室现有设备清单,探索建立校内共享机制,并制定设备使用培训方案,确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现场教学与实践启示,拓宽管理视野

本次培训安排的现场教学环节极具特色。参观中共一大旧址和纪念馆,让我重温了党的奋斗历程,更加坚定了“守初心、担使命”的信念。作为实验室管理者,我深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未来将结合实验室文化建设,增强团队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参观上汽大众智能制造车间,近距离感受了工业4.0时代下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的魅力,启发我在实验室设备管理中引入更多数字化监控手段,提升运行效率。

四、沟通激励与心态管理,提升团队效能

朱明教授的“沟通激励与心态管理”课程,从心理学视角为实验室团队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他强调,有效的沟通能消除误解、激发潜能,而管理者的心态直接影响团队氛围。通过案例分析,我学习到如何运用积极倾听、目标分解等技巧提升管理效能。今后,我将更注重与实验技术人员的沟通,定期开展职业发展规划讨论,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五、AI技术与教育融合,探索实验室教学创新

李鲍老师介绍的“AI赋能‘交我学’”项目,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虽然当前我校实验室教学以传统模式为主,但AI在实验数据分析、虚拟仿真实验等方面的潜力不容忽视。我计划逐步引入AI辅助工具,优化实验数据处理流程,并尝试开发简单的虚拟实验模块,缓解实体设备不足的问题。

六、总结与展望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工作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未来,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二是启动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强实验技术团队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四是探索AI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推动管理模式创新。

最后,感谢学校实验室条件保障处提供此次学习的机会,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提供的学习平台,也感谢各位专家的倾囊相助。作为实验室工作者,我将始终秉持“安全为先、服务为本”的理念,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为学校教学科研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