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

【清华大学培训感悟】(37)张晓峰: 实验室安全管理与仪器开放共享研修总结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12  浏览次数:

2024年7月20日至25日,在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的精心组织下,全校25个单位的实验技术人员汇聚北京,在清华大学进行了“2024年实验安全及大型仪器共享专题研修培训”。在为期5天“两点一线”的学习中, 9位专家做了专题讲授,参观学习4次。经过学习,拓宽了视野,自己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有了深刻认识,实验室管理理念得到很大提升。

一、明晰了实验室安全制度,厘清了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对保障实验室安全更有信心

1. 通过专家解读,对实验室安全制度有了清晰的理解

7月21日上午,清华大学艾德生处长做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专题讲座,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直属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事件追责问责办法(试行)、《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2023年)等制度进行了详细解读。通过学习,对实验室安全的制度体系、工作要点、基层责任有了清晰的理解。

7月24日上午,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处的孔翦老师做了《高校实验室相关工作交流》专题报告,对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从安全责任、应急预案、安全教育、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7月25日上午,吴祝武做了《担当作为,做实验室安全的守护者》专题讲座,通过中国矿业大学的行动实践,对校院安全管理做了说明,特别是对学院、实验中心的安全管理讲的非常细致,具有借鉴性。

2.厘清了影响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因素,保障实验室安全有了抓手

7月23日下午,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专家、天津大学化工技术实验中心主任郭红宇专题讲授了《实验室特别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措施》,尽管是危化品安全,但可以借鉴至所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通过触目惊心的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其中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不当等人为因素占比86%,其它因素占比14%。而人为因素中,操作规范缺失、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不足、制度执行不力、对实验室安全技术和设备不了解等问题是引起事故的主因。这些问题,正是实验室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安全保障的抓手。

二、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了全面的认识

7月21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刘瑞教授专题讲授了《落实国务院70号文,推进仪器开放共享》,通过学习,自己从国家政策举措、考核评价办法、管理及共享的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大型仪器设备有了全面认识。

7月24日上午,北京科技大学资产管理处白亮副处长专题讲授了《高校仪器设备资源社会化服务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北京科技大学成功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借鉴意义。

7月23日上午、7月24日上午分别参观了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清华大学的大型设备价值高、功能性能强大;特别是实验技术团队,队伍带头人是杰青、长江学者等,对科研提供了强大支撑。深刻感受到大型仪器应该“大而强”,须摈弃“小、弱、散”。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与创新能力

7月21日下午参观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iCenter),清华大学通过 “开发系统思维、技术创新思维、设计思维”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参观过程中,印象较深的是实验室墙壁上简洁醒目的6条学生行为准则,让我们感受到,清华大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

7月22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处的李松处长专题讲授了《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规范管理》,通过资质认定推出管理规范,提出了“好实验室”的标准:责任明确、执行有效、人员发展、行为规范、过程留痕、数据溯源、持续提升。其中“过程留痕”、“数据溯源”是规范化的核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付诸实际。

四、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几点感悟

1.将安全防范融入建设规划,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根本。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和设备购置。根据专业特点,水、电、通风换气、疏散逃生、防火等基础设施应满足专业实验要求;新购设备(含耗材)既注重功能、性能,也兼顾安全性。这样就能从根子上消除实验环境、实验设备的安全隐患。

2.必须 “暴露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防范才能“有的放矢”。可能存在客观因素造成的“永久性安全隐患”,“暴露隐患”就能时时提防,从而使隐患“永久休眠”。

3.专业实验素养是安全实验的核心

根据专业特点制订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教学中通过严格措施将“规范”转化为“习惯”,使学生形成专业实验素养,这是安全实验的核心。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不当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占比高达80%以上,因此专业实验素养是安全实验的核心,是伴随终身的“防护铠甲”。

4.刻骨铭心的安全事故告诫我们,可能安全实验一万次,但无法避免“万一”的风险,仅仅一次事故就可能使一切“归零”。因此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安全防护技能是危机时刻的“救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