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5天的专题研修培训,既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知识盛宴,更是一次对标先进、校准方向的思想洗礼。作为负责校级平台实验室管理的处级干部,我紧扣“安全”与“共享”两大核心,结合岗位实际深学细悟,现场教学环节的沉浸式体验更让我对管理工作有了全新认知。
一、党建铸魂:从历史中汲取管理初心
李文华教授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解读,让我深刻认识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政治属性。而现场参观中共一大旧址与纪念馆的“寻根之旅”,更让这种认知具象化——在“石库门”里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初心,我深切体会到:实验室管理的本质是“育人”与“服务”的结合。交大将党建融入实验室文化的实践,与中共一大“开天辟地”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未来工作中,我将推动实验室设立“红色管理角”,让“为师生服务”的初心成为队伍共识。
二、AI赋能:从前沿中探索管理变革
彭华松老师“AI+HI驱动管理创新”的论述与李鲍老师“交我学”的实操演示,让我看到了技术革新对实验室管理的颠覆性影响。而现场教学中,上汽大众装配车间的“智能生产线”更直观展现了“技术赋能”的力量——从设备运行数据实时抓取到故障预警系统自动响应,其高效管理模式,与实验室大型设备“智能预约-使用-维护”全流程管理理念高度契合。这让我更坚定了推动实验室管理系统与AI平台对接的决心,用AI辅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三、安全共享:从案例中夯实管理根基
蓝闽波老师对实验室安全检查常见问题的剖析,罗音老师“华东师大仪器共享”的案例,共同回答了“如何守牢安全底线、提升共享效能”的关键问题。上汽大众“网格化责任到人+可视化监控+月度安全演练”的模式,让我深受启发——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能停留在“制度上墙”,必须像车间管理一样“责任到岗、监控到位、演练到心”。后续我将牵头修订实验室安全“三级责任清单”,并联合保卫处开展“沉浸式应急演练”,同时借鉴华东师大经验,推行大型设备“共享积分制”,用激励机制提升设备使用率。
四、沟通赋能:从细节中凝聚管理合力
朱明教授关于“沟通激励与心态管理”的课程,看似与业务无关,实则切中管理要害。实验技术队伍年龄跨度大、专业背景多元,以往我更关注“事”的推进,忽视了“人”的需求。而李霞教授“实验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经验与朱明教授的沟通技巧结合,让我找到了破题关键——管理不仅是“定规则”,更要“暖人心”。未来我将每月组织技术骨干“管理沙龙”,通过“需求清单”收集一线诉求,用“赞扬代替批评”“共情代替说教”,切实提升团队归属感与战斗力。
此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现场教学的“行走课堂”更让我从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深化了对“管理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理解。回到岗位后,我将以“党建引领铸魂、AI技术赋能、安全共享筑基、沟通激励聚力”为抓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实验室管理提质增效的具体行动,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