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的7月,满怀热情走进清华大学,切身感受百年名校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短短几日,从教师到学生,从上班到上学角色大转变,让自己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最后的坦然接受。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那个怀抱课本,每日按时去上课的学生时代。课前签到准备、上课听讲、下课吃饭的日常,是那样的熟悉又陌生,惆怅又满足。
此次培训围绕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专题进行。从精心组织的班主任王禹桥老师,到赶赴会场做报告的10位资深高校及教育部的专家学者,以及实地引领参观讲解的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老师们身上,感受和学习到的无不是专业知识丰富、待人谦逊温和、工作一丝不苟。每一场报告都是知识的更新和心灵的冲击,每一场报告都能被吸引,总在不自觉地认真聆听和快速记录,唯恐稍有不慎会有遗漏。
印象深刻的是艾德生和郭红宇老师的实验室安全培训主题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案例典型。尤其是案例分析,总能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就在一瞬间,疏忽大意是主因,我们总以为的“怕麻烦”而不愿遵从安全规定,或侥幸走捷径心理往往是诱因,所以要培养安全意识,形成“敬畏心”是避免事故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郭老师因为视频无法播放,不停地抱歉、不停地努力尝试,其实那时能否正常观看已不重要,但对老师敬业精神的敬佩和感激却铭记于心。
跟随班主任王禹桥老师的脚步,踩着时间的脉络,听他娓娓道来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与眼前的先辈和历届校友相遇,切身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沿着清华大学建立、成长、保存、组建、再发展壮大的来时路,与他们并肩前行,开拓历史。清华的成长史,是浓缩的新中国发展史,艰难曲折,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李志民老师的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发展报告,从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入手,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强国发展战略。解释了新质生产力的起源、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以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为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指引。李老师的报告源古溯今,涵盖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多方面内容,高深的哲学理论更胜一筹。
请原谅不能一一细数的其他老师们,报告都很精彩,内容丰富,收获颇丰。简单总结一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与资源社会化服务,为利用率低、闲置或过期服役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处置提供了新思路,最大化地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规范报告会上,初次听说了实验室管理体系,并了解了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研究及论文撰写报告会,详细解说了实验室教学与管理类论文的书写规范及投稿注意事项,为我们发表此类文章提供了思路和模板。
研学归来,最大的感受是满载而归。匆匆几日,日程安排紧凑,短期内接收的信息量很大,随堂接收理解的内容还很肤浅,返校后仍需字斟句酌慢慢学习掌握,但内心的震撼及仰慕无以言表。所学知识与工作休戚相关,还要整理总结,灵活运用指导工作,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研学完满结束,离不开班主任王禹桥的辛勤付出。每日的按时发送学习计划、课前朗读或提神小活动安排、随堂抓拍记录、陪同大家上课、课后总结归纳等,每一项工作都做的非常严谨认真。课程结束时的结业汇报,从小视频制作到解说词配乐图文和设计,都充满着王老师横溢的文才和工作的细致,观看过程中的感动和惊喜连连让人终生难忘。培训中心李主任的临别赠语,出口成章,感激之余更是望尘莫及。
行文至此,心中的留恋与不舍,恰同几位清华老师送别彼时的我们,期待还能重游清华校园,再赏荷塘月色,愿我们后会有期!
最后,祝清华再铸百年辉煌!
2024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