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20日,有幸参加学校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组织的第二期“实验室安全和大型仪器共享专题研修培训”,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深感收获颇丰,受益良多。不仅强化了我的专业素养,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在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
一、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使命担当
在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中,通过“1+3+X”机制强化党的领导,这体现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思路,我深刻领悟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制度规范、教育赋能和风险防控,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根基与实践路径。“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的精神内核,将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切实塑造师生价值观。同时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推动资源共享和技术服务,使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二、智能驱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运行”和AI赋能“交我学”的学习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和作用。智能化管理以“技防+智防”突破传统人防的局限,通过智能体技术和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闭环驱动模式,可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使实验室安全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控,为科研创新筑牢安全基石,也为实验室管理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三、沟通激励与心态管理
通过“沟通激励与心态管理”的学习,我对沟通和心态管理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沟通是职场高效运转的“神经网络”,良好的沟通可以确保人与人之间信息的顺畅传递,减少误解与冲突,可有效提高团体的凝聚力,最终推动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的共同实现。朱老师讲解到“人性本自我”,这让我意识到,欣赏和赞美他人不仅能激发对方的积极性,还能挖掘其潜在本能。“批评不是本事,说服才是本事”这句话更让我豁然开朗。今后在面对学生和孩子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去说服和鼓励,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同时,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与挫折时,有效管理情绪,保持积极心态,营造乐观的氛围,有利于工作顺利和身体健康。
四、开放共享与集约化管理
大型仪器设备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其高效使用和开放共享能够极大地提升科研效率和质量。通过培训,了解到开放共享平台的优势和意义,它打破了仪器使用的壁垒,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更多科研人员能够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研究工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科研能力,还能促进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事业的共同发展。我意识到,作为科研工作者,应积极参与到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中,充分发挥仪器的价值,为科研创新贡献力量。
五、国内外实验室创新管理
培训中系统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讲解,让我对实验室安全有了全新且深入地认识。通过此次培训,我了解到实验室安全涵盖众多细节,从化学试剂的规范储存与使用,到水电设备的安全操作,再到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威胁到人员生命安全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内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技防水平,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
六、追溯红色起点,感悟初心力量
参观中共一大旧址的经历,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踏入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向我们诉说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我们要像革命先辈们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严谨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高教人员,我们肩负着实现科技强国和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这种精神融入教学和科研服务工作中。
七、科技赋动能,智驱新征程
走进上海大众,我深刻领略到汽车工业的磅礴力量。此次参观不仅让我见证了汽车诞生的精密过程,更感受到工业制造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以及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创新力量。这份工业的魅力与进取精神,将激励我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深耕不辍,勇攀高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衷心地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室条件与保障处搭建此次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收获颇丰。首先,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多元化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其次,拓宽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视野,今后将积极探索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仪器开放管理新模式。最后,我将以此学习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做好服务和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