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

【清华大学培训感悟】(36)赵运良: 启迪、感悟与实践规划 ——2024年实验室安全和大型仪器共享专题研修班学习总结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12  浏览次数:

一、印象深刻的内容

本次研修班的理论讲授内容丰富且系统,精心设计了综合通识类、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实验室安全三个模块。在综合通识方面,李志民教授和张金教授围绕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发展,实验室工作研究与论文撰写以及目前高校实验室相关工作开展及后期工作设想等相关主题展开培训与交流。在大型设备开放共享方面,刘瑞教授、李菘教授、白亮副研究员和吴祝武处长围绕落实国务院文件推进开放共享、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规范管理、高校仪器设备资源社会化服务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改革创新——做大仪开放共享的推动者等主题进行了培训和交流。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艾德生教授、郭红宇教授和吴祝武处长分别以高校实验安全基础、实验室特别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措施、担当作为——做实验室安全守护者为题进行了政策解读和经验分享。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艾德生教授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课程,通过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案例与严谨的数据分析,生动诠释了实验室安全不仅是个人责任,更是关乎整个科研团队、学院、学校乃至社会安全的大事。

二、研修感受

此次培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风采展示、结构化讨论等互动环节,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训还安排了实地参观学习和现场教学,先后参观了清华大学iCenter、清华校史馆、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平台,近距离接触到了高端科研设施和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我通过亲身感受先进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管理流程所带来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加深了在培训期间学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后续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启发与感悟

通过参加“落实国务院70号文,推进仪器开放共享”等课程培训,我不仅清晰地把握了国家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方面的政策导向和具体举措,还深刻理解了这一政策背后的深远意义及其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我认为推动仪器开放共享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给予我专业知识的提升,更启发了我对如何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共享难题的深入思考,使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满怀信心与期待。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建立学院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资源配置:

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现仪器信息的开放和共享、网上预约和审核、仪器使用授权等功能,定期举行大型仪器上机资格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将不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整合,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共享平台,促进跨实验室、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创新。

(二)强化人员培训与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对新生开展通识性的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包括安全讲座、观看安全教育视频、进行安全知识考核等。对实验技术人员和研究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包括仪器设备操作规范、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急处置技能等。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强调“谁申请、谁负责”的原则,增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三)加强日常监管与隐患排查:

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和突击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包括开学前、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学期结束时以及重大节假日前的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四)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验室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气体报警器等,实现实验室的动态监测和随时监管。通过远程可视化终端监控系统,实现手机和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功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将把这次培训课程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模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力争为动科学院打造“安全、规范、高效、开放”的实验室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