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林院校的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的第一场所,也是实验技术队伍能力培养及提升的根本所在,在新农科人才的培养环节中至关重要。“安全”是化学实验室工作的首要原则。各项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准确的实验测定数据、绿色节能的实验习惯等均来自于实验室的学习和积累,而确保实验过程安全进行则是重中之重。化学实验室面临着实验教学班级多、生源多样化且逐年增加、化学试剂种类繁杂、涉及危化品量较大、实验废弃物产出量大、实验用气体、压力容器等存在着管理细节不到位、实验教学平台仪器开放共享度不足等问题。同时自参与学校实验室安全督导工作组以来,在多次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本科生、研究生的安全意识淡漠、危化品的违规操作、交流中的沟通不到位等,对于这些问题,常有所思所想,但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2025年6月有幸参加了学校实验室安全与条件保障处组织的“实验室安全与大型设备共享专题研修培训”,经过5天内容形式多样的学习,从课堂的理论讲授和互动、参观红色教育地址及现代化工厂的作业间再到分组研讨,授课教师们从国内外大型仪器管理、实验室安全、规范化、高效化运行经验、交流沟通与心态等多个内容进行了细致讲解,此次学习使我感觉重振了精神,开阔了视野,学习了经验,收获了友谊。以下为我的学习心得,并很开心分享。
一、在一大旧址
参观党的一大旧址,面对庄严的一大代表们英姿勃发、为国家深谋远虑的青铜雕像群,联想他们在旧中国处于内外共存压迫的困境中,从民族大义出发,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为苦难的中国人民指引了寻求民族独立之路的坚强决心和不屈的斗争历程,崇敬之情满溢于胸。今天的我们,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化交流频繁的大时代,我们既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同时也要发扬自强自立的革命传统,勇于挑战国际前沿研究难点,在科研、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我们应该像革命先辈那样,勇于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科研途径,舍弃个人名利,为学校的实验教学、科研探索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在上海大众电车车间
在参观上汽大众电动汽车流水线作业时,公司管理理念中的“预防性维护”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理念贯彻其中,工人手动和机器臂共同协调参与的电车多部件组装流程速度之快、操作精准度、配合默契度之高,使人感叹于先进科技的巨大魅力,使我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有了深入地思考。也引起了我对引入机器人用于大田作业、高风险实验研究、实验室管理细节的思考,希望能有更成熟的想法赋予实验室管理中。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
在课堂上仔细聆听了蓝闽波教授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的常见问题》分享课程,从近些年来的国家安全法规、国内外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中引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分级分类、新型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改造等诸多环节都给了我们深入的思考。蓝老师从多所高校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习以为常”的安全隐患讲起,件件安全事故的发生均是由于“人为疏忽”或者“就一次违规,不会引起安全事故的侥幸心理”等导致的。联想在我校的实验室安全督导工作中,不同性质的安全隐患时有发现,从学生们的安全意识淡漠、为省时间的违规操作环节、实验室同室人员互不进行安全提醒、危化品超量违规存放、通风橱不合理使用、压力容器年检环节缺失、高温设备违规使用、配电箱位置不当、通风橱操作不规范等,均折射出在实验室安全管理环节的不到位地方。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实验室安全必须从 “定制度、贴标语”的形式确确实实地走向“实实在在的每时每刻的规范执行”,才能保证实验室安全,而且要求进入实验室的每位人员,均有“一双善于发现安全隐患的眼睛、一份规范实验操作环节的责任、一颗善意提醒同学安全的爱心,一种全员参与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的热心、一贯坚持处置安全事故的规范行为”,我们的实验室安全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同时蓝老师提出的实验室安全建议,为我校后续建立系统、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标准化模板。
四、大型仪器共享与技术队伍建设
有关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技术队伍建设,李霞老师和陈峰老师分享的交大的三级管理模式“学校--学院--实验室”和实验技术队伍的((1+N))+X配备原则和国内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为我们进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科学、透明、激励相容的运行机制中精细化的分时段收费标准、统一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服务范围的有序拓展开放等措施,均显著提升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有效促进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强劲推进和实验室技术力量的高质量提升。
罗音老师介绍的华东师大的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历程——公共实验平台的规划——资源整合——运营管理——服务支撑的全链条经验分享,为我们学院的实验教学仪器共享平台的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拓展仪器服务范围,更加高效地发挥在线平台仪器的功能,为学院学科建设及学校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智能化管理
交大彭华松主任从党的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开始,到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前景、人工智能赋能科技创新与教学改革、AI+HI驱动实验室管理创新实践等方面为我们展开了详细的讲述,三年来的开发及建设,有力地促进了AI与教师教学、实践、管理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实验室AIGC助手,解决常规实验室相关信息的问答。李鲍老师的“AI赋能交我学”课程,为我们的教学设计助手智能体案例课堂情景的详细演示,为我们对大型仪器的智能体开发提供了思想引领。
六、综合能力提升
在朱明教授的《沟通激励与心态管理》课程现场讲解中,使我对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沟通细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确了不同角色交流中的影响因素,如专业术语的运用对象、各自角色的立场、面对冲突中的情绪管理等均对交流效果产生不同性质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由此联想到面对学生在实验操作环节的违规操作,给予勤示范师范、常巡查、多鼓励的方法,同时结合积极心理暗示,加强对仪器的维护保养,提高学生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
七、从行动开始
(一)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根据我们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分类分级结果,积极进行常规化的安全检查,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安全隐患整改措施执行及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除学校、学院的安全应急演练外,通过多种途径(如QQ工作群、微信群、小程序、微视频等)学习针对多种不同情境下(如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局部高温烫伤、玻璃器皿的划伤、酸碱烧伤皮肤等)的安全处置措施,提高对安全隐患的积极有效的应对能力。
(二)优化仪器共享
多途径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做好对仪器和预约平台的规范维护和保养;以仪器共享平台的骨干技术力量负责对对内本科生、研究生等新用户的培训,同时积极进行智慧化实验室建设,从仪器使用时长、用户反馈结果、科研产出量等多维度考察仪器共享的效益,服务科研的贡献效果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撑。
(三)在实验室督导工作中的体会及建议
1.1 在多人共同存在的“安全空白区”,在本科生、研究生入学时,厚植实验室安全理念,创建“人人讲安全、人人都安全”的实验室,同学之间开展友善提醒、共同抵制实验室不安全行为,同时引导加强体育活动,强健体魄,并在不同的年级段给予心理疏导等支持工作,使他们在实验室安全、顺利完成科研任务。
2.2 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实操技能比赛,奖励安全技能操作规范、娴熟的同学,引导实验技能安全操作常规化、规范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