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专门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技术人员开展的实验技术及实验室安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我非常感激学校给我们安排这次学习,也格外珍惜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AI+HI驱动高校实验技术研究与管理探索;沟通激励与心志管理,集约化管理与专业化发展: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的常见问题;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对我国平台实验室创新管理的启示;加强学院大型仪器集约化管理,全面实现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与探索等多个方面。通过几天的学习与交流,我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对自身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研发部门的核心工作,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科研活动的连续性和公信力。而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蓝闽波教授特别强调了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指出,再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最终都需要人来执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关键、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在面对突发安全事故时,能否迅速、正确地做出反应,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大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参与实验室组织的安全演练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我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李霞教授则重点阐述了大型仪器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性。大型仪器集约化管理是一种将分散配置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规划、采购、维护、使用、共享和管理的模式。它旨在打破传统“小而全”、分散独占的格局,最大化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和投资回报。
大型仪器集约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仪器使用效率,大幅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提升仪器运行质量与数据可靠性,促进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和用户满意度,优化资源配置,支撑单位发展战略,保障仪器安全和合规性。这种模式已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检测机构管理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的主流趋势和发展方向。其实施的关键在于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专业的团队、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和合理的共享与成本分担政策。
培训期间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学院和部门实验室岗位的同行,今后可以与他们互相学习,拓展技术能力边界,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这次专题培训,我在实验技术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在培训中学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应用到实验教学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也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此外,我还将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关注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努力成为一名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校实验技术人员。
总之,这次高校实验技术及实验室安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高校实验技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