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学校在上海交大组织的2025年实验技术及实验室安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是一次对标一流、重构认知的专业赋能之旅。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课程体系既涵盖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高度,又包含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如何以高效科研管理激活创新动能提供了系统解答。
一、思想引领与教育使命的深度认知
赵文华教授在“深学笃行,建设教育强国”专题授课中,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对高校科研管理的指导意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学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各项工作必须紧扣“国之大者”,将党建引领贯穿日常工作全过程。在重大科研项目谋划和科研基地建设中,要聚焦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有力肩负起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二、智能化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实践启示
AI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对科研管理带来了革新。彭华松教授分享的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经验,揭示了“物联网+大数据”在风险预警、设备调度中的应用价值。未来可建设智能巡检系统,将传统人工检查升级为动态监测,尤其在农业生物安全实验室中,通过温湿度、气体浓度等数据的实时上传,实现风险隐患的提前干预。同时,李鲍教授“AI赋能‘交我学’”的案例表明,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在提高科研效率、提升安全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及促进数据共享方面助力提升实验室管理成效,这为我校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
三、设备共享与队伍建设的协同路径
李霞教授关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技术队伍建设”的课程指出,大型仪器设备发挥真正的使用价值需要依托专业化技术团队与集约化管理模式,目前高校实验队伍建设面临实验技术队伍编制不足、实验技术队伍学历结构有待提升、缺乏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等共性问题,需要从教育培训、技术研究、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等方面聚焦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技术能力支撑,这对我校设备共享与队伍建设协同发展路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凝聚奋进力量
红色铸魂,从中共一大旧址汲取初心力量。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时,看着陈列的文献资料,我深刻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的本质是服务国家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更是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支撑。作为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力量,我们肩负着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实验室建设管理是衡量高校科研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创新的“护航者”,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征程中,书写科研管理工作的时代答卷,为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西农力量。